“广安山水工程”为全球生态保护修复提供“四川方案”
2022年,“中国山水工程”入选联合国首批十大“世界生态恢复旗舰项目”。作为“中国山水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广安华蓥山区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以下简称“广安山水工程”)2017年成功入围国家“十三五”重大工程试点,是四川省第一个国家“山水工程”,也是该省迄今为止投资最大的生态保护修复综合性项目。
10月20日,记者从四川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的“走近广安山水工程,聆听美丽四川建设”新闻发布会获悉,总投资96.7亿元的广安山水工程历时5年建设,共实施六大类工程45个大项目314个子项目,完成生态保护修复面积20.3万公顷,目前已通过省级整体项目验收。
“广安山水工程”在实施过程中创新规划设计,探索建立省市县三级推进工作机制,构建各环节制度体系,推动形成一批“两山”转化新模式,为全球生态保护修复提供了“四川方案”和“四川智慧”。
“一张图”引领规划布局
“我们的水更清了、田更美了、天更蓝了,渠江干流水质已经达到Ⅱ类,整个流域已是水清岸绿、河湖景美;建成高标准农田0.76万公顷,广袤田野已成为游客朋友诗和远方的目的地、网红打卡地;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排名全省第八、连续4年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广安市副市长米亮介绍说。
国家“山水工程”没有现成的路径和模式可循,为何能取得如此成效?一条重要的经验是以问题为导向,以“一张图”规划理念为引领,系统构建保护修复格局。据四川省自然资源厅副厅长邓斌介绍,全省以国土空间规划为指导,印发省级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构建“四区九带”全省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格局,形成全省生态修复工作底图,引领“山水工程”实施。将华蓥山区划分为华蓥山、铜锣山和明月山生态涵养区,西槽和东槽生态保护发展区,渠江产城核心生态保护区等“三山两槽一江”六大分区,结合华蓥山区自然地理单元连续性和生态系统完整性形成解决方案。
在四川省统筹布局下,广安市协同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系统谋划布局矿山生态修复、水环境综合整治等六大类工程,彻底改变过去“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单要素治理模式,探索出一条“统筹全域,全要素实施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的新路径。
“一盘棋”推进系统修复
过去一段时期,一些地方对于矿山资源的过度依赖、企业的野蛮性开采等,给当地生态、老百姓生产和生活环境造成了破坏性影响。资源枯竭型城市如何破题重塑、重新崛起成为共性难题,四川省历来对此高度重视。
“广安山水工程”的成功带来另一条重要启示是打破各方面界限,以“一盘棋”思维制度化推进区域综合治理和系统修复。据邓斌介绍,四川省先后制定印发《华蓥山区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项目管理办法》等10余个制度性文件,创新构建起一整套涵盖立项审批、资金使用、质量管理、竣工验收的制度体系机制;运用前沿科技手段实时动态管控项目进度和质量;实行每周碰头会商、双周进度报告、季度督导检查、半年现场观摩、年终绩效考评等,全力确保了工程建设高效推进。
在地方层面,广安市聚焦全方位协同,突出区域综合治理。统筹考虑山上山下、流域上下游和左右岸,以小流域、小区域为单元,强化生态保护修复的整体性、系统性、协同性、关联性,实现各类自然生态要素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5年来,完成矿山复绿369.09公顷、人工造林13739公顷、森林质量精准提升53209公顷,实施湿地保护修复2823公顷、野生动植物保护78480公顷,“矿山”“荒山”重塑成“青山”,历史水土流失治理率由57.85%提升到66.29%。
“一条路”践行生态为民
记者注意到,“广安山水工程”涉及域内华蓥市、邻水县、前锋区、广安区4个县(市、区)的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土地综合整治、森林生态修复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2022年,广安市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0964元,较上年增长6.1%,项目区2019年提前一年完成脱贫任务,与5年前相比,全市各方面发生了翻天覆地变化。
广安市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将“山水工程”作为一项泽被后世的系统工程来抓,以前所未有的改革创新精神,坚持“两山”转化、发挥社会经济效益,以“一条路”目标践行生态为民、惠民、利民。将生态本底转化为资源优势,将资源优势转变为发展要素,增强产业协同,促进多领域高质量深度融合,探索形成“矿山修复+旅游开发”等多种“两山”转化新模式,建成产业基地10个,辐射带动周边群众就业4万余人。
“一张网”构建组织保障
“‘广安山水工程’为进一步实施好‘四川黄河上游若尔盖草原湿地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等积累了重要经验。”四川省生态环境厅相关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其中,各方面要素保障至关重要。据了解,省级层面将“广安山水工程”纳入四川省生态保护修复工作委员会日常协调事项,多个省级部门密切配合;市县成立由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相关部门为成员单位,协同推进项目实施。进而形成了上下联动、左右协调、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四川省财政厅副厅长刘英浩介绍,为突出资金筹措,加强资源整合,四川省财政推动构建起以“中央财政撬动、地方财政匹配、社会资本投入、企业补偿付出”为核心的“政府主导、各方参与”资金多元投入路径,撬动金融、企业和社会资本投入34.45亿元,全面提升项目实施整体效益。
四川省生态环境厅为项目实施提供技术支撑,加强项目督导帮扶。打通“矿山环境恢复治理—水环境综合治理—生物多样性保护—土地综合整治—湖泊综合整治—生态财富试点开发—能力及制度建设”7大联接关节,搭建起“3大生态功能区—6个生态功能亚区”生命共同体基本骨架,项目区域生态安全环境底线进一步巩固……
“一张网’构建多维组织保障体系是‘广安山水工程’建设的又一成功经验。”四川省相关负责人表示,“一把手亲自挂帅、亲自指挥、亲自抓落实,相关职能部门积极参与”的广安模式,凝聚形成了推动“山水工程”建设的强大合力。
来源:中国改革报
编辑:陈联卉 校对:黄 清
审核:张月华 何承健
监制:谢华容
总监制:魏凡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