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后,安静了一个暑期的“家长群”再度活跃了起来。但是,家长们热聊的同时,也不能放松警惕……
真实案例
近日,身为班主任的李老师接到一位家长的电话,对方在电话里焦急地说:“班级微信群里有人冒充你收班费!”李老师赶紧打开微信一看,竟然不知什么时候有陌生人进入了班级群,并且微信头像、群昵称都与自己的一模一样,以自己的名义发起了收款,并且还@各位家长催促他们交钱。
那么,骗子究竟是如何潜入“家长群”的呢?
套路一:广撒网,搜索QQ群
诈骗分子会直接在QQ内搜索班级群的群聊关键字,出现相关的群聊后,冒充老师、家长申请进群。如果没有设置相应的验证机制,或者班主任验证不严格,骗子就容易乘虚而入。
套路二:套近乎获取进群二维码
有不法分子在校园门口逗留,与其他家长闲聊、套近乎,向家长索要班级群的二维码。由于很多群聊设置并未开启“群主确认”功能,不法分子可直接扫码进群。
套路三:“伪装”班主任伺机行动
骗子进群后,会伪装成学生家长添加班主任联系方式,通常会备注为“xxx学生父亲/母亲”。加上班主任联系方式后,骗子会观察班主任的活动规律,再找机会将自己的头像换成班主任头像,并将自己的备注名改为和班主任一模一样。最后在群里发送相关通知,要求缴纳学费、培训费等各项费用。
套路四:利用时间差实施诈骗
由于职业的特殊性,很多老师都开了消息免打扰功能或者在上课期间关闭手机。不法分子利用时间差借机下手,让真正的老师不能及时发现,进而实施诈骗。
警方提醒
1. 班主任应及时对本班的群成员身份进行核查,对身份存疑的账号要尽快清除出群。同时,要启动入群验证功能,避免陌生人随意加入班级QQ群、微信群,验证时要对相关信息再次核实。
2. 各位家长不要随意向他人透露微信群、QQ群的群名称和二维码等信息,保存好班主任老师的电话,了解学校的收费政策和流程,切勿轻信群成员要求转账收费的信息。
3. 如果遇到自称老师的人员要求转账或是索要银行账号、密码等情况,家长应及时与老师和学校核实,不可盲目转账汇款或是透露个人重要信息。
4. 要妥善处理填写有个人信息的单据票证,身份证复印件表明用途,在网络社交过程中不透露个人信息。
5. 奖助学金发放等官方行为都有官方通知渠道与规定程序,不会通过电话、短信、微信等方式联系个人要求提供信息,更不需要缴纳手续费、保证金等任何费用。相关部门不存在所谓安全账户,更不会引导转账。
策划制作
来源丨中国警察网综合四川公安、合肥警方
编辑:刘欣杨 校对:黄 清
审核:何承健 监制:谢华容
总监制:魏凡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