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3年的夏天,遭受排挤的毛泽东和蒙冤降职的陈奇涵一道来到长胜县铲田区作社会调查。这对“难兄难弟”虽身处低谷,但干革命的热情丝毫未受影响。他们顶着烈日炙烤,走村窜户,详细了解基层情况,实实在在地帮群众解决实际问题。晚上,他们俩就住在区政府一所破旧的祠堂内。晚饭时,区政府主席钟赤牯看着桌上只有芋头粥、红薯外加一盆咸萝卜干,执意要去炒几个菜,被毛泽东坚决制止了。
次日一早,毛泽东、陈奇涵急着赶回瑞金需马上动身,临行前毛泽东特意嘱咐警卫员留下,结清伙食账和住宿费后再追上他们。但长工出身的区财政部老部长无论如何也不肯收钱。警卫员无奈,只好收起钱匆匆赶路。当得知食宿账没有结清时,毛泽东十分生气,责令警卫员立即返回将钱结清。陈奇涵见此时离铲田已远,便说:“毛主席,你赶路要紧,还是由我来办这件事吧!”毛泽东再三叮嘱道:“奇涵,这件事你一定要办妥,我们是领导干部,在执行纪律方面,
更要严格遵守和作出表率呵。这样,人民群众才会信任我们。”陈奇涵步行赶回铲田区,代表毛泽东向区财
政部转交了食宿费。老部长大为感动,郑重地在账单上写道:“8月18日,主席毛泽东住,到还大洋六元四角五分。”陈奇涵也在经手人这一栏端正地签上了自己的名字。在艰苦岁月中始终严于律己、廉洁奉公,身为领导干部就要处处模范带头,毛泽东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给陈奇涵上了深刻的一课。
(兴国县委党史办供稿)